煤炭和石油是中国经济发展主体能源、动力之源,也是产生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而拥有一个碳、四个氢的天然气作为化石能源体系中最为清洁的能源,则既可以提供能源动力,又可以大幅度减少污染,是中国打赢蓝天保卫战重要武器之一。
天然气调整产业结构
重化工行业涵盖煤炭工业、石油工业、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电子工业、化学工业(硫酸工业、化肥工业、制碱工业、石油化学工业)、冶金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建筑材料工业(水泥工业、玻璃工业),为中国从缺楼少路贫穷国家,向高楼大厦林立、交通四通八达较为富裕国家迈进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支撑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高速发展。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另一方面,这些工业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国的大城市也已足够繁华和拥挤,对重化工行业产品的需求会不断降低,特别是品质低下、污染严重、位置不当的各类重化工厂将完成使命,陆续退出历史舞台。
随着天然气供应量的增加,作为重化工项目燃料和原料的煤炭和石油,由于污染较重,可以逐渐向天然气过渡。用得起价格较高的天然气,产品品质高,有市场竞争力的重化工项目,在环保达标前提下,可以生存和发展;在城市内或周边附近重化工项目,用不起天然气,污染处理不到位的重化工厂,也将会陆续被驱离。坑口煤电,远离城市、环保较好的重化工园区还是可以生存相当一段时间的。因此,天然气可以作为重化工项目是否可持续发展的试金石,毕竟以天然气为燃料烧制的玻璃、陶瓷、钢铁等重化工产品质量好于以煤炭和石油为燃料烧制的同类产品。
天然气调整能源结构
中国富煤、少油、缺气是现实,但不能成为拒绝减少煤炭使用量和拒绝提高油品质量的理由。日本、韩国煤、油、气更少,历史上伦敦也是集中死了数千人后,下决心减少煤炭使用量。发达国家都没有因为治理大气污染,减少煤炭的开采和消费量而影响经济的发展,也没有出现煤矿工人失业造成不可控制的局面,反而是以调整能源结构为契机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迎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
目前,中国最为现实的战略选择,就是将天然气作为第一位的主力化石能源来发展。首先,要立足本土发展天然气。中国下决心大力发展天然气的时间还不长,中国本土陆地和海洋常规天然气勘探潜力还很大,特别是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南海,勘探潜力依旧很大,应该加大勘探投资力度。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气、可燃冰等非常规气源都是在探索阶段,随着技术进步和投资增加,非常规天然气在中国天然气构成当中,会占有更重要地位。其次,应该战略性配置进口境外管道气和LNG。随着天然气价格改革理顺,大型LNG接收站和地下储气库一定会得到大的发展,天然气淡季储存能力和冬季调峰能力也会得到加强,完全可以避免冬季“气荒”和淡季“荒气”问题。
全球天然气资源量要比石油更丰富,气田采收率要高于油田,因此,笔者认为,从资源总量、成本、环保等方面衡量,天然气完全可以承担人类第一化石能源之重任。只要中国将天然气发展的顶层设计做好,相信天然气会不负众望,中国人凭着自身聪明才智,将天然气总量发展上去,成本降下来,可以在城市和农村进行大范围的“煤改气”改造,彻底调整中国一次能源结构里的化石能源结构。
天然气调整交通结构
随着天然气和管道的发展,以及煤改气的进程,中国公路、铁路、船运煤炭运输量都会下降,而演变成为天然气地下管道输送,可以大大减少对公路、铁路、港口运营压力,减少对油品和电力使用量。液化天然气(LNG)和压缩天然气(CNG)也可以作为汽车燃料,从而减少对成品油的使用量。中国进口LNG是简单物理过程,比进口原油,投资建设炼油厂的复杂化学过程更清洁。通过将长途货车、长途汽车从燃油车变为LNG车,江运和海运船只燃料也可陆续由成品油改为LNG,减少油品燃烧产生的污染。随着中国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公路运输部分运量也可以转移到铁路上,依靠电力运输,天然气发电也将发挥一定作用。因此,中国可以通过减少原油进口,增加LNG进口总量,调整中国交通结构。
天然气调整电力结构
燃气调峰电厂和以热定电的燃气热电厂拥有起停灵活、占地少、排放少等天然优势,与燃煤电厂相比,特别适合建设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内。在负荷中心位置并利用起停灵活优势,为波动性较大的风电、光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调峰,战略价值巨大。燃气调峰电厂不应以发电小时数论英雄,而应以确保城市电力安全为第一责任,避免出现弃风、弃光、弃水的被动局面,助力可再生能源发展,不再束缚其发展手脚。建议每个城市适当配置一个调峰气电厂,允许其有基本盈利,用来保证城市电力安全是非常值得的。同时,借助燃气电厂,调整中国电力结构,协助电网企业打造坚强智能电网,天然气将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既然天然气在调整中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电力结构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公司应当将天然气作为第一主营业务发展,改为天然气石油公司或更名正言顺。天然气大发展一定能助力中国早日打赢蓝天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