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开工典礼,向世人宣告举世瞩目的西气东输工程进入建设期。
2003年4月,普光1井获日产天然气103万立方米的高产气流,标志着发现了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普光气田,是我国海相沉积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大突破。
2004年10月,西气东输工程实现全线投产。塔里木天然气和长庆天然气同时向下游供气。
2006年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和《乙烯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规划到2010年,我国炼油工业新增原油加工能力9000多万吨。
2006年11月,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年产一百万吨乙烯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中国石化在专利技术、自主设计、自主建设等重要环节上具备了建设高科技、世界级大型乙烯的能力,标志着中国乙烯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乙烯工业总体水平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2007年7月,国家发改委公布《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 》,提出“加快开发石油天然气” 计划到2010年,全国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达到1.93亿吨和920亿立方米。
2008年1月,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闵恩泽先生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8年2月,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段在新疆鄯善、甘肃武威、宁夏吴忠、陕西定边4个标段同时开工。
2008年7月,中亚天然气管道中哈段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开工建设,中哈段全长1300千米。公司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成立的中哈天然气管道合资公司(AGP),将负责中亚天然气管道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建设和运营。
2009年9月,独山子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全面建成投产,进入生产运营阶段。该项目总投资约300亿元,包括9套炼油装置和12套化工装置。
2009年11月,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田示范工程(一期)竣工投产。这是国内第一个整装煤层气田商业化运营项目,包括一座年产处理能力10亿立方米的煤层气处理中心和一个年生产能力6亿立方米的煤层气田。
201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2010年7月,国家乙烯“十一五”规划重大工程暨百万吨级乙烯技术装备本土化依托工程——镇海炼化百万吨乙烯及配套项目全面建成投产。
2010年8月,国家“十一五”重大工程——川气东送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营阶段,横穿8省市,设计能力年输净化天然气120亿立方米,成为继西气东输后又一条贯穿我国东部地区的管道大动脉。
2010年9月27日中俄原油管道全线竣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共同出席竣工仪式。
2010年12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宣布:公司所属海域油气年产量突破5000万吨,相当于建成一个“海上大庆油田”。
2011年6月,胜利油田发现50周年产油10亿吨,为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做出巨大贡献。
2011年6月,西气东输二线干线工程全线建成投运,从中亚地区引进的天然气到达广州分输压气站。
2011年9月,元坝气田通过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委员会专家组审定,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埋藏最深的海相大气田。
2012年6月,《国家能源局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的实施意见》出台,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与国有石油企业合作开展油气勘探开发。